見微知著——淺談洗手間里的“小事”
我時常在公司的大會上,講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,很多人認為這樣的場合,董事長這樣的高度,不應該總糾纏于這些細節。但我認為,見微知著,細微處更見成績。
每天,每一位日出東方人的“行為”都呈現在日常的各種“小事”上,匯集在一起呈現出的就是整個企業的狀態。
今天,我想談談洗手間里的小事。
4月2日,我在公司舉行的禮拜二“周行一課”活動開始前曾開玩笑地講過,有機會我要給公司所有的男同事開個會,開個什么會呢?
男洗手間小便池的地面總是不干凈,這個“小事”已經持續很久了,一直沒有解決,為此,我還提議要讓集團辦公室朱軍帶頭“樂捐”一下。
因為部分人的“不注意”、“不控制”、“馬虎”,大家方便的環境被污染,沾到腳上后,辦公環境隨之也被污染,同時,保潔人員的工作頻度和強度加大……一個行為作用背后衍生出多個反作用。
洗手間的抽紙切段長度,遠遠超過常規長度,小廚寶到了這個季節還沒有關掉。我們每天談管理、談成本節約,卻總是縱容這些“小事”從眼皮底下溜走。
不要小看洗手間的管理,我認為,洗手間是展示企業文明的窗口,是展示員工素養的窗口。能把洗手間抓好的企業,未必是一個好企業,但不能把洗手間抓好的企業一定不是一個好企業。
當然,管理要靠制度來保障。4月8日致良知四合院公眾號推了頭條文章《制度建設+人心建設=真理的力量+人格的力量》,講的非常好,在企業中,制度建設與人心建設是相互依賴、相互支持的。單純講究人性關懷,卻沒有制度保障,企業的要求就得不到落實;反之,制度的制定很容易,但不作廣泛宣傳發動,不關心員工心里想什么,這樣的制度背后就缺乏了溫度。
因此,作為管理者,首先要解決制度的合理性問題,其次要解決制度后面要有力度、有溫度的問題。
生產工廠的洗手間,由于曾經放上手紙很快被人“拿走”,管理者就決定不再放手紙了,我問相關人員,難道永遠就不放了?文明程度就永遠不提高了?就沒有好的辦法和制度來解決不“拿”的問題?如果查到一次讓他樂捐1000元,是否還會繼續拿?
落實制度是一種能力,它的重要性,不亞于制定制度的能力,如果管理者沒有將員工裝在心里,沒有一種與自己較勁的精神,就不可能將制度執行好。
最近,通過禮賓衛的檢查和監控的回看,男洗手間里的“問題人”已經查找出來,但我同意先不曝光他們,定制度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誰,而是讓大家從了解制度到認可制度。如果制度合理,也充分告知,有人仍不遵守,那這樣的人就不適用于我們這樣的公司。
通過洗手間的管理,既反應出企業管理者制定制度的能力、落實制度的能力,更是體現出關心員工的能力。每一位同仁在見到家人犯錯的時候,都能發自內心地幫助他改正,及時責善,我相信,沒有一個人會拒絕你真正地對他好。
人心建設就是全員學習致良知,我說過,一個也不能少。
致良知的學習我們企業將會一直堅持學習下去的,古人云,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利天下”,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形成的價值觀,“修身”被放在首位,是我們最基礎、最入門的修煉,是每一位日出東方人的必修課。學習圣賢文化建設心靈品質是“修身”,告別陋習養成文明的良好習慣也是“修身”。
反省,是一種偉大的力量。我們要通過反省問題,反省自己,去找到方向。捫心自問,我們是否“尊重”了我們工作的環境?是否“尊重”了保潔人員的勞動成果?是否 “尊重”了其他的使用人?
全員的力量一旦向著同一方向集結,便能夠發揮出數倍的加成力量,從而創造出驚人的成果。如果人人都能發自內心地尊重自己、尊重他人,我們的洗手間一定不是今天這個樣子,我們的企業也一定不止是今天這個樣子。